AIGC赋能地方媒体向“能力枢纽”转型

AIGC赋能地方媒体向“能力枢纽”转型

作者
黄作敏 徐琼峰
发表于

《新闻战线》 (2025年7月下)

image.png

摘要

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技术正驱动地方媒体探索超越传统“信息中介”的角色。本文提出并界定“能力枢纽”概念:地方媒体深度应用AIGC,系统性构建并可能对外输出技术应用、数据洞察、解决方案及生态链接等核心能力,进而重塑战略定位与价值边界。通过分析青岛、洛阳、佛山、温州等多元案例,本文揭示了向“能力枢纽”转型的阶段性特征(能力奠基、能力展现、枢纽构建),并识别出影响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(机构能级、战略目标、区域环境等)。研究发现,转型面临人才短缺、商业模式验证、伦理治理等多重挑战。本文旨在为理解地方媒体在AIGC时代的深层变革提供新视角,为相关机构战略抉择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。

关键词: AIGC;地方媒体;能力枢纽;数字化转型;战略选择;角色重塑


引言

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技术的演进正深刻重塑传媒生态。对于承担区域信息传播与服务职能的地方媒体而言,AIGC既是挑战,更是战略转型契机。传统上,地方媒体被视为“信息中介”,核心在于内容生产与传播。然而,观察青岛新闻网构建城市级服务平台、洛阳网拓展国际传播等实践,揭示出一种超越传统角色的可能性:部分先行者正借助AIGC,从“信息中介”向区域性“能力枢纽”演进。

本文提出并界定“能力枢纽”概念,指地方媒体通过深度应用AIGC,系统性积累并输出核心能力——涵盖技术整合应用、数据洞察服务、解决方案及生态链接等方面,从而重塑战略定位、拓展价值边界。这种枢纽形态具有显著的平台性、服务性、拓展性与生态性特征。

基于此视角,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地方媒体向“能力枢纽”转型的现实路径与战略抉择。研究聚焦:转型呈现何种阶段性特征与模式?影响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为何?过程中面临哪些核心挑战与机遇?通过对包括温州新闻网在内的多元案例比较分析,本研究期望为地方媒体在AIGC时代的战略决策提供新的认知框架与实践参考。

一、 能力奠基:AIGC 应用的起点与基础能力构建

向“能力枢纽”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,其起点在于对AIGC技术的初步认知、接纳与基础应用,这是为后续深度变革进行能力储备的关键时期。此阶段普遍呈现出若干共性特征。

认知破冰与组织准备是逻辑起点。地方媒体需经历从陌生到理解的过程。部分先行机构有意识推动此进程,如温州新闻网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交流提升员工认知,为实践营造氛围¹。这种认知预热是打破定式、统一方向、激发探索的关键“软基础”。

聚焦效率的基础工具应用是此阶段最普遍的实践。将AIGC用于解决重复性任务以实现降本增效,是验证技术价值、锻炼应用能力的直接方式。例如,引入或开发基础工具,如长沙星辰在线的“星辰AI”专注于特定环节提效;苏州广电总台“星云门户平台”探索图文智能转换,优化多媒体生产。通过效率工具,媒体初步掌握应用方法,积累信心。

单点场景的技术能力试炼也较为常见。在特定风险可控场景中尝试更复杂的应用或新内容形式,是对技术整合与定制能力的进一步探索。如温州新闻网实验“智讯播客”进行自动化新闻音频播报,后又开发AI智能体工作流赋能“全栈记者”。此类探索有助于理解技术边界、积累场景经验、培养技术骨干。

总之,能力奠基阶段是地方媒体AIGC转型的序章,核心是完成从认知到实践的初步跨越。此阶段虽未带来颠覆性变革,但为后续向“能力枢纽”演进奠定了必要的技术、人才和认知基础。

二、 能力展现:内容创新驱动的核心能力彰显

完成基础构建后,许多地方媒体将AIGC深入应用于内容创新,使其成为驱动变革、服务战略的引擎。通过创造性实践,媒体锤炼并彰显了驾驭AIGC的核心能力,这是“能力枢纽”潜力显现的关键期。其能力展现主要体现在以下路径:

以AIGC赋能文化叙事能力**。** 利用区域文化资源,通过AIGC讲好本地故事成为重要方向。这考验着媒体的文化理解力与AI创意转化能力。例如,河南卫视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运用AI生成视觉场景,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呈现[3];温州新闻网通过AI生成角色与场景,创作《塞纳河畔的水袖》等作品,实现地方戏曲与历史文化的数字化表达2。北京广播电视台《AIGC三国》[4]、江南都市报社《长江文化AI绘》及湖南广电 “辛追夫人”数字人项目[5]等,均为文化题材AIGC创新的典型,展示了地方媒体塑造独特文化传播优势的可能。

将AIGC应用与特定战略目标结合。 部分媒体有意识地运用AIGC服务于国际传播、城市推广等战略目标,体现了将技术转化为战略服务的能力。洛阳网开发多语种虚拟主播服务于“借网出海”战略,利用AI克服语言障碍,提升国际形象1。青岛新闻网早期开发的文旅AI功能,则服务于城市推广战略1。这些实践表明AIGC正成为达成关键战略任务的有效手段。

系统性提升多模态内容生产能力。 面对媒体融合趋势,AIGC助力地方媒体突破图文局限,提升视频、音频、交互内容的生产效能。例如,佛山新闻网“飞鸿AI”套件集成文本、视频、AI主播等多功能,体现了系统性能力建设1;深圳商报探索文字到短视频的智能转换,提升特定视频生产效率[6]。提升AIGC驱动的多模态生产能力对适应未来媒体形态至关重要。

能力展现阶段是地方媒体AIGC应用走向纵深的关键。通过内容创新,媒体不仅打造了特色产品,更检验并彰显了特定场景下的核心AIGC能力(如文化转译、战略服务、多模态生产)。这些日益清晰的核心能力构成了其向“能力枢纽”转型、拓展服务边界的基础与优势,其探索深度与特色将决定未来枢纽的核心竞争力。

三、 枢纽构建:平台化整合、服务化拓展与生态化链接

在前两阶段基础上,部分领先地方媒体迈向更高阶的AIGC 应用“能力枢纽”构建。其核心转向系统性整合、沉淀、输出乃至商业化已积累的AIGC能力,呈现出平台化整合(内向)、服务化拓展(外向)与生态化链接(网络)等特征,是重塑角色、拓展价值的关键跃升。

平台化整合是能力沉淀与系统提升的核心载体。 随着AIGC应用场景增多,零散工具难以支撑规模化创新。构建集成化内部平台或专门研发机构成为必然选择,旨在整合技术、数据与经验,标准化流程,支撑内部赋能。实践呈现不同层次:一是深度探索自主技术体系,如河南广电“大象元”平台[5]、苏州日报社自研大模型1等,追求核心技术自主可控;二是打造集成应用套件或平台,如泰安日报社智能创作套件[7]、佛山新闻网“飞鸿AI”套件1,服务内部需求;三是设立专门组织单元,如温州新闻网AIGC实验室[2],探索组织形态创新。内部平台建设提升了应用效率与能力,为后续转型奠基。

服务化拓展是能力价值变现与边界突破的途径。 媒体开始将内部能力转化为产品或服务,面向外部市场,开辟新增长点,体现“能力枢纽”的服务属性。一是构建城市级或行业级赋能平台,如青岛新闻网“青新AI”面向多行业提供服务,致力成为城市级赋能平台,实现角色重大突破;二是探索特定技术商业化,如佛山新闻网与常州网探索数字人商业应用;三是聚焦特定场景服务输出,如宁波甬派“智派万象”AI营销平台1;四是面向同业提供解决方案,如成都每经科技为县级融媒提供标准化方案[8]。服务化尝试虽处早期且面临商业模式验证挑战,但指明了地方媒体利用 AIGC 能力拓展收入、提升产业影响力的方向。

生态化链接是放大枢纽效应、巩固地位的关键策略。 能力枢纽的价值在于链接多元主体、整合资源并发挥网络效应。如青岛新闻网“青新AI”旨在链接政府、企业、技术方等多方资源的生态系统1;温州新闻网参与筹建AIGC产业联盟,构建区域生态[2]。通过发起联盟、活动、合作等方式,地方媒体借力外部智慧,提升其在区域 AIGC 格局中的话语权,巩固“能力枢纽”的辐射力。

枢纽构建阶段是地方媒体AIGC转型的深化与突破期。平台化(内功)、服务化(外向)、生态化(网络)三者相互支撑,构成向“能力枢纽”演进的核心图景。此阶段实践虽尚不多,但其战略方向为地方媒体重塑竞争力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。

四、 转型驱动、战略抉择与未来图景

地方媒体从初步应用AIGC到探索构建"能力枢纽"的转型之路,是技术、市场、政策与内生需求等多重力量驱动下的战略抉择。理解其动因、抉择逻辑、挑战与未来,对于把握地方媒体在AIGC时代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。

驱动地方媒体变革的力量是多元的。技术推力上,AIGC技术的成熟、开源模型的普及,降低了应用门槛;市场拉力上,传统业务下滑、用户竞争加剧,以及AIGC在降本增效、内容创新、服务乃至商业变现上的潜力构成诱惑;政策引力上,国家对媒体深度融合、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部署,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利环境;内生动力上,媒体自身提升传播力、拓展影响力的内在渴望,视AIGC为关键赋能手段。

然而,转型路径与"能力枢纽"形态各异,源于复杂的战略抉择,受多种变量影响:机构能级与资源禀赋决定投入能力与布局(如河南广电规划大平台[5],上海第一财经研发垂直模型[9]);战略定位与领导力视野决定方向(如洛阳网聚焦国际传播驱动虚拟主播应用1);区域产业与技术生态影响决策空间(如青岛智慧城市背景助推其平台战略1)。

尽管前景可期,向"能力枢纽"转型之路挑战严峻:持续的能力构建压力是根本性难题,技术快速迭代要求持续投入,既懂媒体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短缺且培养困难;商业模式不确定性是核心瓶颈,服务化拓展的商业模式和高投入平台的盈利能力,有待实践检验;伦理风险与治理挑战凸显,数据安全、算法偏见等需健全规范;组织文化与管理变革滞后也是普遍难题。

展望未来,AIGC驱动下向"能力枢纽"的转型,开启了充满想象力的发展图景。随技术进步,枢纽功能将深化,地方媒体有望凭借技术整合、数据洞察、方案创生、生态链接等能力,成为区域智能信息服务商、文化科技融合引擎、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者等新角色。成功转型将助力地方媒体找到新生态位,重塑价值与影响力。关键在于拥抱技术的同时坚守伦理责任,并基于自身实际做出远见抉择。

结论

AIGC技术正驱动地方媒体经历深刻转型。本研究提出“能力枢纽”概念,揭示地方媒体正超越传统“信息中介”定位,向整合技术应用、数据洞察、方案创生与生态链接能力的区域性枢纽演进。

研究发现,转型呈现能力奠基、能力展现、枢纽构建三个阶段性特征。媒体最终选择的转型路径,是机构能级、战略定位、领导力视野、区域环境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不存在普适的"最优解",因地制宜至关重要。

同时,转型面临人才短缺、商业模式不确定性、组织管理滞后、伦理风险等严峻挑战,是亟待解决的共性难题。

尽管挑战重重,“能力枢纽”转型仍为地方媒体开辟了广阔战略空间,是重塑竞争力、拓展价值边界的关键契机。成功转型的媒体,有望在未来智能社会中扮演更多元的角色,深度融入区域发展,展现更强韧性与活力。

因此,地方媒体需基于现实做出前瞻抉择:明确转型定位,分步推进,聚焦优势,开放合作,重视人才,坚守伦理。唯有如此,地方媒体方能真正驾驭AIGC,审慎推进从"信息中介"到"能力枢纽"的战略跃升,在持续变革中赢得未来。

参考文献

[1]蔡津津. AIGC对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的影响及对策建议[J]. 传媒,2023(10):16-20. DOI:10.3969/j.issn.1009-9263.2023.10.007.

[2]黄作敏.智能生成时代新闻价值引领的机制重构——基于城市新闻网媒的实证研究[J].传媒评论,2024,(11):42-46.

[3]张一品.融古引今:AIGC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表达与创新——以河南卫视“中国节日”系列节目为例[J].视听,2025,(06):52-55.DOI:10.19395/j.cnki.1674-246x.2025.06.005.

[4]王思琦,吴童.AIGC时代传媒行业变迁与人机关系变革[J].声屏世界,2025,(04):21-23.

[5]张志安,丁超逸.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的新闻生产与融合实践——2024年度中国新闻业年度观察报告[J].新闻界,2025,(01):51-62.DOI:10.15897/j.cnki.cn51-1046/g2.20250115.001.

[6]赵子忠,王喆,周晏池.AIGC赋能主流媒体智能化转型[J].新闻战线,2024,(22):35-38.

[7]张宏强.AI赋能地市级媒体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——以泰安日报社AIGC创新应用为例[J].全媒体探索,2025,(02):33-34.

[8]张弩,陈燕,汤浪.AIGC如何推动媒体智能化转型——以每经科技与地方媒体共创实践为例[J].中国报业,2025,(02):21-22.DOI:10.13854/j.cnki.cni.2025.02.001.

[9]俞陶然.“AIGC+新闻”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——媒体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初探[J].新闻传播,2024,(23):7-9.